中小企业一直遭遇着融资困难、吸引人才困难、品牌推广成本较高以及获客成本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总是致使他们在市场竞争里难以向前迈步。然而,邹均博士指出通证经济或许是一条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新路径,这无疑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期盼。
通证经济的基本概念
通证经济,意思是企业发行能代表其产品和服务价值的通证,这样客户就能便捷地用通证来消费产品和服务。通证具备可转让、可流通以及能储存价值的特性,其价值源自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比如在旅游行业中,旅游公司发行通证,游客可以凭借通证来预订行程,通证的价值与旅游服务的质量以及口碑是相关的。这种模式为企业和客户之间构建了全新的价值互动形式。当下传统企业与客户的互动大多依靠货币结算,而通证经济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通证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存在差异。传统经济的生产力主要集中在实物产品的生产方面,其信任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占有者进行背书的。然而,通证经济具有独特之处,它打破了一些传统的束缚。
通证与传统类似物的区别
Token 与积分、预付卡等传统形式不同。Token 属于虚拟商品,多数国家将其视为数字时代新出现的商品。从流通性方面来看,Token 既能在发行经济体内流通,也能通过交易所进行流通;从去中心化可验证性方面来讲,Token 的正确性可在生态中自动验证。而积分只能在所属企业系统内使用,并且需要中心化机构进行验证。在 2018 年,某些企业开展的用积分换通证的活动,凸显出了两者在这些方面的差异。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西方国家的部分 Token 呈现出证券的数字化形态。这种形态与积分以及预付卡等的法律属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二者完全不同。
通证经济助力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这一全球性难题。在中国,2019 年许多中小制造企业因融资问题而难以扩大生产规模。通证经济能够提供新的融资途径。企业发行通证以吸引投资者,投资者凭借通证参与企业的消费或享受增值服务。
在吸引人才方面,先前的调查表明,在 2020 年,超过 50%的中小企业由于待遇以及发展前景的原因而留不住人才。通证经济的环境下,企业能够给予员工通证作为奖励,员工凭借通证能够享受到分红,或者能够兑换企业的特殊权益。
中国引入通证经济的能力
中国经济具备独特优势,能够有秩序地引入通证经济模式。中国的监管能力较为强大,能够对新生的通证经济进行适度的管理。例如,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能够被借鉴到通证经济监管当中。在 2013 年至 2017 年期间,中国对互联网金融从宽松到逐步严格的监管历程,表明中国有能力将通证经济纳入到有序的发展轨道之中,同时也能够管理相关风险。
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其中包含着各种类型的企业。这些企业为通证经济的多种试点和探索提供了丰富的样本基础。
通证经济带来的挑战
通证经济属于新生事物,一个大问题是缺乏与之配套的监管环境。倘若没有适当的监管,市场就容易陷入混乱,像某些非法通证被发行,就有可能损害投资者的权益。
从金融体系的影响方面来说,要是通证经济变得流行起来,资金或许会大量流向通证。就如同在 2017 年比特币热潮的时候,有一些投资者把大量的银行存款投入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炒作当中,这对正常的金融秩序产生了影响。倘若这里的通证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就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资金出现流失,进而对现有的金融体系造成影响。
平衡通证经济的利弊
目前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面临的是怎样吸收通证经济的优点并克服其挑战。一方面需要鼓励创新,使通证经济能够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例如为中小企业提供通证发行的指导以及构建监管框架。另一方面要对金融风险进行防范,避免非法通证造成危害。
通证经济或许能够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它也存在着诸多需要去解决的问题,那么你觉得该如何更好地促使通证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