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三年前离开了那家老牌车企,目睹了那些选择不同道路的同事如今生活充实,心中不禁感慨:“若是我当初也冒险一试,或许现在也会有所收获。”如今新能源车行业正蓬勃发展,那些传统车企的员工转行后该何去何从,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特斯拉的诱惑与遗憾
三年前,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建成,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转折点。当时,与夏木一同离职的同事们纷纷将宝押在了特斯拉身上,他们看重的是特斯拉在全球的强大影响力和在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夏木却选择了另一家老牌汽车制造商,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如今,那些投身特斯拉的同事们赚得盆满钵满,而夏木却只能后悔和叹息。
滴滴造车的人才攻势
滴滴公司开始进入汽车制造行业,采取的方式相当直接,通过大幅提高薪资和广泛招募人才。在北京顺义,他们已经组建了一支拥有1700名员工的造车团队,涉及产品研发、高级算法工程师等多个岗位。这样的待遇对于传统汽车企业的员工来说极具吸引力,高薪水和新的职业发展机会让他们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小米造车的稳步推进
8月11日,小米在秋季发布会上对造车项目进行了简要阐述。短短500天内,小米已建立起一支由500人组成的团队,预计年底人数将增至600人。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小米已投入33亿元用于研发。此外,前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也加入了小米汽车团队,这表明小米在造车方面的决心和执行力相当强劲。
自动驾驶领域的重金投入
小米投入造车计划中的100亿资金中,有超过20亿元用于投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其中,小米斥资5亿元全资收购了深动科技,这家公司现已成为小米自动驾驶团队的核心力量。与去年底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团队规模在600至800人相比,小米的团队也在迅速扩张,并设定了2024年跻身自动驾驶行业领先行列的目标。
造车的资金门槛难题
李斌,蔚来公司的负责人,曾言:“若资金不足200亿,便不宜涉足汽车制造。”此言颇有些道理。夏木经过一番核算,发现生产一辆整车至少需要100亿作为基础,这其中包括建厂投入约50至70亿、研发投入20亿以上,然而这还未涵盖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费用。以2021年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的200亿投入为例,可见资金投入确实是关键问题。
传统车企员工的跳槽方向
夏木这样的传统车企中层员工若考虑跳槽,小米、滴滴等新兴企业因股权激励丰厚,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蔚小理等新兴造车企业则排在第二位。尽管家电企业转型造车也有一定吸引力,但由于资金投入大和市场风险高,它们并不太受传统车企员工的欢迎。
大家想听听,假如你是那些老牌汽车公司的职工,面对新能源车领域里的机遇和挑战,你会考虑换工作吗?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同时,也欢迎给这篇文章点个赞,或者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