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我国供应链,这一全球制造业的枢纽,遭遇了动荡。这造成了国内外企业面临商品紧缺、生产停滞等一系列困境。与此同时,美国大谈威胁,德国指责竞争不公,争议四起。这一切,究竟会对全球制造业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
航空禁令下的药品短缺危机
如果航空禁飞令持续延长,我们的库存可能耗尽。到时候,国内外的公司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根据数据,药品作为关键物资,短缺的可能性非常大。全球药品的供应链是紧密相连的,一旦供应因为库存不足而中断,医院和患者等各方利益都会遭受严重影响。
库存是企业的风险防线,然而,航空禁令却阻断了物资的流动,严重影响了库存的补充。特别是那些依赖进口药品的小型制药企业,若库存用尽,它们将面临无法继续生产的困境。这种情况无疑会对医药市场的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汽车行业的生产延期冲击
丰田在我国设有四家工厂,其恢复生产的日期预计要延后至2月17日之后。同时,在日本本土,丰田面临的生产延误风险也在逐步上升。这一状况无疑会对丰田在全球范围内的产量及市场份额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这不是唯一情况,法国的雷诺汽车在韩国的子公司RSM,由于中国供应链的紧张,不得不对釜山工厂进行断断续续的停产。而且,菲亚特克莱斯勒也发出警报,说供应链的断裂可能在未来两到四周内威胁到欧洲某工厂的生产。汽车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相互关联紧密,中国供应链的波动如同投入水中的巨石,引发了连锁反应。
美国对中国制造的无端指责
美国国防部每年都推出一份关于制造业基础的调研文件,然而近年以来,他们却多次运用大量数据强调中国制造业可能构成的威胁。尤其是2018年10月发布的《美国制造业供应链弹性与脆弱性》报告,更是深入剖析了中国供应链对美国工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损害。
报告显示,军队供应链里有许多转包行为,二、三级分包商遭遇的风险种类繁多,比如过分依赖单一供应商和产能短缺等问题。这种批评是没有依据的,实际上是美国为了维护本国制造业利益所采取的措施,并未有任何事实依据。
德国机械行业的不当论调
一月份,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发表声明,强调中国对企业的国家补贴和对外企的排斥措施,导致德国和中国机械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出现不公平现象。
该组织是德国“工业4.0”的倡导者,也是其主要推动者。它代表超过6000家机械制造企业的利益。但它的言论并未考虑事实,我国机械产业的进步,实际上是基于自主研发的技术突破和强大的市场实力。
中国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中国经济所占比例已达16%,较2003年非典时期增长了四倍。此次疫情影响了全球制造业,尤其是与中国出口份额变化紧密相关。2018年,我国在全球出口占比最高的三个产业中,出口比例均超20%,日用品出口占比更是超过33%。
行业生产受阻,这给全球供应链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于是,相关企业可能需寻觅新的合作伙伴。供应链的格局将迎来一场重组与变革。
中国制造供应链的攻防之策
当前供应链正面临转型,分布式供应链有潜力取代传统的集中式供应链,多元化的供应商或许将取代单一供应商的地位。以丰田公司为例,尽管它拥有众多供应商,但在关键时刻,仍需依赖瑞萨公司,本质上仍然属于集中式管理,且最多只能派出2500人前往现场帮助工厂恢复生产。
我国制造业正面临供应链的考验,并非所有行业都能通过网络效应得到庇护,而且并非每家公司都能像福耀玻璃那样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这引发了我们对于各国企业是否会对在华供应链布局进行调整的思考,或者中国的供应链是否会因为网络效应而变得难以替代?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为不同行业和不同层级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这确实需要一套全面的应对策略。你认为我国制造业的供应链能否在这场变革中保持稳定?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请点赞并分享。